欲望的門訓

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

You Are What You Love: The Spiritual Power of Habit

蘇明思(James K. A. Smith

校園書房出版社

欲望的門訓

——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

作者/蘇明思(James K. A. Smith

譯者/鍾憫

責任編輯/林子皓

美術設計/黃志雄

社長/王文衍

總編輯/黃旭榮

總經理/鄭漢光

出版者/校園書房出版社

發行所/23141台灣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50號6樓

電話/886-2-2918-2460

傳眞/886-2-2918-2462

網址/http://www.campus.org.tw

郵政信箱/10699台北公館郵局第144號信箱

劃撥帳號/19922014,校園書房出版社

網路書房/https://shop.campus.org.tw

訂購電話/886-2-2918-2460分機241、240

訂購傳眞/886-2-2918-2248

2020年9月初版

You Are What You Love

: The Spiritual Power of Habit

Copyright 2016 by James K. A. Smith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under the title

You Are What You Love

by Brazos Press,

a division of Baker Publishing Group,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16, U.S.A.

© 2020 by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Press

PO Box 144 Taipei Gongguan, Taipei City 10699,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First Edition: Sep., 2020

ISBN: 978-986-198-737-8(平裝)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欲望的門訓: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蘇明思(James K. A. Smith)著;鍾憫譯.--初版.

--新北市:校園書房,2020.09

面;公分

譯自:You are what you love: the spiritual power of habit

ISBN 978-986-198-737-8(平裝)

1.神學2.崇拜

242

109010411

推薦序一

爲我們的愛重新定位

「〔每一天的練習〕對我來説並非機器般的行禮如儀,相反地,那是我一天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來到鋼琴前面,彈了兩首巴哈的前奏曲和短曲;若不這樣,我會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那段時間裡,整個房子都充滿了祝福。不過,這麼做並不只是對我有意義而已;這麼做更是重新發現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很樂意投入其中。生命的美好就這樣注入我裡面,讓我覺醒,身爲一個人類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根本就是奇蹟。音樂從此不再一樣,每一天都有一些新的、充滿想像的、不可置信的事情出現。那就是巴哈,跟大自然一樣,全是奇蹟。」1

這是偉大的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所寫下的一段文字。一般而言,卡薩爾斯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大提琴手;而他最爲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終其一生,每天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不斷進行音階練習的習慣。有人問高齡九十三歲的卡薩爾斯,爲什麼一天總是要花上三個小時練習大提琴,他回答:「因爲我覺得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當我們發現,過往以爲不過是照表操課的事情,其實正是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你我就開始成爲了一個更好的人。這也正是《欲望的門訓: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You Are What You Love: The Spiritual Power of Habit)一書在說的事。正如本書英文副標指出的,習慣是帶著靈性的能力。對作者蘇明思(James K. A. Smith)來說,歷史告訴我們,整全的崇拜操練和習慣,帶有強大的轉化力量。對於擁有身體的我們來說,崇拜是引導我們通往靈性成熟最好,也最首要的學校。

蘇明思,這位既多產,並且也是哲學系教授的作家認爲,那些有能力形塑你我生命的東西,不只是我們腦袋所知道的知識,還包括了我們所愛的事物。他邀請讀者一同來省思,我們的愛,是如何被你我生活和參與在其中的各種日常「禮儀」2所形塑。蘇明思的想法很簡單,你我的愛,都被我們生活的各種習慣所影響,而這些我們所愛的事物,也跟著變成了你我所崇拜的對象。蘇明思勸告他的讀者,藉著基督教歷史上的種種崇拜儀式和習慣,來爲我們的愛重新定位,這樣的習慣和操練,將讓日常的生活變得更飽滿,也將讓你我的生命更像基督。

在《欲望的門訓》一書中,蘇明思用七章的篇幅,來闡述自己的論點,並且以多元的角度,思考信念、渴望、行動和操練間的關係。前三章是基礎,並且在其餘的四章裡作出進一步的擴展和應用。開頭的第一章,蘇明思以蘇格拉底的方式,提出了一個簡單但是很有啟發的問題:什麼是你想要的東西?對蘇明思而言,這是「最尖銳且刺耳的提問,因爲我們這個人正是我們所渴望之物的集合體。」(第4頁)緊接著,他挑戰讀者,誠實地面對這些想要和渴望。太多時候,信徒把自己的渴望藏到了帷幕的後面,而不是帶著心裡的渴求和想望,來到上帝的面前。然而,蘇明思認爲,「要成爲門徒,『渴望』比起知道與相信來得更爲重要。」(第5頁)他提到,我們必須離開笛卡兒的模式,以爲人類在本質上是「會思考的存有」(第6頁);因爲在這種模式下所發展出來的人類學,會把人類想像成「一顆大腦插在棍子上」(第7頁)的模樣。許多時候,教會的門徒訓練,便是以這樣的觀點出發。

相反地,蘇明思告訴我們:「生而爲人就是會有一顆心,你不可能不去愛。所以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會窮盡一生去愛,關鍵是你會窮盡一生去愛什麼。最終,人如其愛,你愛什麼,就會成爲什麼。」(第15頁)換言之,「我們生活中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我們腦中知道、相信或思考的東西,而是我們想要的,是那些我們所渴望、欲求的人事物。」(第16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以在第一章這一系列的討論當中,看見許多奧古斯丁的影子。也因此,蘇明思認爲,人始終都是向著我們想要(或是渴望、鍾愛)的東西而活,而門徒訓練的目標便在於,如何重新塑造你我的愛,好讓美德的行爲成爲我們的「第二天性」(第22∼24頁),「讓美德變成品格的學習,不只是單純獲得知識或資訊,而是要將某些東西一心一意地深深刻進你的生命之中」(第24頁),而這一切都要倚靠「模仿與練習」(第24∼27頁)。

到了第二章,蘇明思將讀者的注意力轉移到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世俗」禮儀,從中學習如何覺察和做判斷;除此之外,他也進一步展示了我們最深的欲望是如何有可能跟你我的理智唱反調。過程中,讀者將一步步明白,你我的習慣和性情,是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所作所爲」被形塑出來;而這過程,往往都是非理性的。於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愛是如何自然地被形塑出來,以及各種神明崇拜的緣由典故(第50頁)。而透過「解讀」你我所身處的文化,我們得以在面對世俗禮儀時,做出適當的改變;蘇明思鼓勵我們「詮釋我們所浸入的儀...

Content not shown in limited preview…
欲望的門訓: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繁體)

About 欲望的門訓:一切從「心」的習慣開始(繁體)

從「腦」的門訓,進階到「心」的門訓。作者蘇明思卻強調,門徒不能是那種只有一顆大腦袋的公仔型人物,基督的門徒得要有「心」。欲望一詞在當代看來好像很負面,其實它並不壞,因為人是目標導向的受造物,會想要探索未知,尋求方向,積極迎向目標,這些都是欲望的正面特質。欲望是神賜給人的禮物,是人類力量的來源。

Support Info

yrwhtsprpwrhbtchn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