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的詮釋

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

李麗娟

校園書房出版社

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

作者/李麗娟

責任編輯/梁碩恩

美術設計/林鳳英

發行人/饒孝楫

出版者/校園書房出版社

發行所/23141台灣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50號6樓

電話/886-2-2918-2460

傳眞/886-2-2918-2462

網址/http://www.campus.org.tw

郵政信箱/10699台北郵局第13-144號信箱

劃撥帳號/19922014,校園書房出版社

網路書房/http://shop.campus.org.tw

訂購電話/886-2-2918-2460分機241、240

訂購傳眞/886-2-2918-2248

2014年5月初版

Theology-Event

© 2014 by Lee, Li-Chuan

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by permission

©2014 by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Press

P.O. Box 13-144, Taipei 10699,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978-986-198-377-6(平裝)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李麗娟著.--初版.--新北市:校園書房,2014.05

面; 公分

ISBN 978-986-198-377-6(平裝)

1.神學

242

103006640

「教義的詮釋」系列總序

本套書原擬定名爲「基督教信仰」,因爲這正是它主要論述的內容,在方法上是融合系統神學、聖經神學、歷史神學與詮釋學等觀點而發展。後來經與校園書房出版社的編輯討論,決定改以「教義的詮釋」爲名,以期讓讀者對本套書有更明確的印象,並且也期盼後續有關教義討論的著作能夠加入充實。因爲,神學原本無終極,是在不斷形成中累積與揚棄的,「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直到與主面對面,神學的詮釋、反思和修正才得以止息。在不同的時代與相異的處境,從事神學者與信徒應該持續對聖經(作爲神的話)以及信仰傳統中的教義予以解釋和反省,如此,信仰才可能是活潑生動,且是有根有基的。

本套書目前以三卷的篇幅來論述基本教義的詮釋。卷一由李麗娟博士執筆,題名爲《神學的發生》,主要討論系統神學/教義學的方法論以及神論和人論。神學方法論的問題在華人的神學著作以及神學院中較少被論及,但是,它們卻是在神學發展上十分基要的議題。回顧歷代神學家如何在他們的處境中發展神學,著重於使用何種方法或是以何種理論爲架構,有助於我們理解過去所定下來的教義內容,能更多認識爲何系統神學以目前的形式出現。進一步可以分辨,教義的詮釋與神學的發展並不是只有一套或是一種說法。如此,讀者能把握從事神學的態度以及各種思考神學的觀點,可以培養寬廣的心思,避免獨尊一隅。卷一討論的神論包含認識神的工作、啟示和屬性,以及三一論;在人論部分則討論基督教的人觀以及罪論,這兩部分無法分開,並且也要與前一部分的神論對照思想。不認識神就不能眞正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也就無法認識神創造的奇妙以及恩典的深廣。最後的神證論與神義論,就是基於前面的教義而有的護教與反省。

卷二也是由李麗娟博士執筆,主要討論基督論、贖罪論和救恩論。基督信仰的核心在於三一論,而三一神的啟示以基督爲最高峰,故稱基督論和救恩論爲神學/教義的阿基米德點,應是十分恰當的。基督論的論爭在教會歷史中幾乎沒有間歇過,然而以初期的四百年以及最近的兩百年最爲激烈。本卷將探討這兩段時期爭議的主要論點,基督的地上事工、救贖事工,以及救恩論上的神學爭議。卷一以及卷二的寫作進路是以該教義在歷史中的發展爲基礎,但同時也注重各論與信徒生活的關係,如同路德所強調的:「惟獨經驗造就神學者」(Sola experientia facit theologum)。基督信仰當以「惟獨基督」、「惟獨聖經」、「惟獨恩典」、「惟獨信心」爲基礎,但不能忽略路德也提到,只有在信徒對神的經驗中,才能眞正理解神學,而這個經驗更是指在神的恩典中對基督的認信,以及對神話語的順服而有的。

卷三將分別由四位作者執筆,探討教會論、聖靈論以及終末論。基督教神學是與教會的建立及發展同時展開,是聖靈保惠師一路的感動、光照和保守,也是信徒在終末的歷史觀點中對基督再來的盼望。教會論由魏連嶽博士執筆,以其擅長的教父學探討教會體系的建立,介紹教會歷史各期的教會論觀點和進展,從教會論傳統反思當今更正教會的現象,並且針對二十世紀興起的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以及羅馬公教的梵二會議所帶來的影響,作出檢討與回應。魏博士不僅掌握過去教會論的典範變遷,並且對目前更正教以及羅馬公教會的問題有深入了解,將呈現兼具理論與實用的教會論內容。

聖靈論中有一章由主修新約的林榮華博士主筆,探討從新、舊約經文和間約時期文獻對聖靈的理解。另外幾章由專長教會歷史的張聖佳博士執筆,從教父以及大公會議訂定的信經之聖靈觀談起,繼而解析中世紀與改教時期的聖靈觀,特別是探討一〇五四年東西方教會分裂與聖靈論的關係。三一神中的聖靈從過去彷彿被遺忘或被忽略,到近一世紀成爲最主要的神學問題,張博士將從近代靈恩運動的發展來詳細分析論述聖靈觀的轉變。

終末論由多年研究莫特曼神學且有許多相關著作的曾念粵老師執筆。終末論或稱末世論或末事論,早在亞歷山太的革利免以及俄利根的書中已論及,但是更爲成熟的發展則是在近代才興起。曾老師將詳論引起終末論熱烈探討的背景和其進展,之後分別從個人的終末論:死亡與復活;歷史的終末論:上帝國與歷史的終結;宇宙的終末論:宇宙的毀滅或再生?以及上帝的終末論幾個面向來探討該議題。卷三的作者們同樣注重各教義在教會以及信徒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期許各論的內容在信徒和神學生的學習、理解並信仰生活各方面,都能提供實質的助益爲導向。

李麗娟

推薦序一:讓神學動起來

在大部分的教會中,神學不僅不受青睞,甚至敬謝不敏。神學常讓人覺得晦澀難懂且與生活無關。我們的教會期望牧師或傳道人是好的諮商員、行政人員與講道者(這意思通常是指講道要生動活潑、振奮人心)。但他們很少會想到要聘個優秀的神學家。書店裡所傾力推銷的,大多都是關於如何使教會增長、如何與人同工或是帶領教會等相關的書。許多牧師對這類書籍趨之若鶩;牧師們的書架上,艾歷森(Millard J. Erickson)、柏克富(Louis Berkhof)、葛倫斯(Stanley Grenz)的書要躍登首席,恐怕還有得等。對於大部分領導教會的人來說,促進神學對話的意願很低;爲教會教義與神學所付出的努力,總是處於教會生活的邊緣,而跟教會規模與風格相關的議題一比,更是相形失色,逐漸失去其重要性。

這些問題眞的很重要嗎?可以肯定的是,神學的確很重要,因爲對基督徒的身分和教會的生存來說,神學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針對這樣的說法,那些著重教會生活實際面、不太擔心神學基礎的人總是發出質疑。的確,教會所具備的一些實際功能,著實不需深究神學,比如說,教會所提供的婚姻輔導、課後輔導與老年日間照護。或者,詩班、小組以及甚至教會...

Content not shown in limited preview…
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繁體)

About 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繁體)

本書是「教義的詮釋」系列第一冊,著墨於神學的方法、神的本質與人的定義。作者李麗娟強調,神學的可能性,乃是人在生存狀態中不斷與神相遇的結果。作者一方面以系統神學的主題形式呈現內容,另一方面,則融合歷史神學、聖經神學與詮釋學的進路,以期讓讀者了解,一個神學主題或概念如何從經文和過去的教義史發展而來,再從現今的處境反思該主題或概念。

Support Info

thvnttnthrpsphychn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