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

Our Greatest Gift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

盧雲(Henri Nouwen)著

余欣穎 譯

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

作者/盧雲(Henri J. M. Nouwen

譯者/余欣穎

責任編輯/楊秀儀

美術設計/楊毓婷

內文攝影/陳若漪、東紋尼

發行人/饒孝楫

出版者/校園書房出版社

發行所/23141台灣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50號6樓

電話/886-2-2918-2460

傳眞/886-2-2918-2462

網址/http://www.campus.org.tw

郵政信箱/10699台北郵局第13-144號信箱

劃撥帳號/19922014,校園書房出版社

網路書房/http://shop.campus.org.tw

訂購電話/886-2-2918-2460分機241、240

訂購傳眞/886-2-2918-2248

2014年3月初版

Our Greatest Gift: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

by Henri J.M. Nouwen

Copyright © 1994 by Henry J.M. Nouwe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U.S.A.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博達著作權代理公司

Complex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published by permission

© 2014 by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Press

P.O. Box 13-144, Taipei 10699,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First Edition: March, 2014

ISBN:978-986-198-366-0(平裝)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盧雲(Henri J. M. Nouwen)著;余欣穎譯. --初版. --新北市:校園書房,2014.03

面;公分

譯自:Our greatest gift: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

ISBN 978-986-198-366-0(平裝)

1.基督徒 2.死亡 3.靈修

244.9

103001923

致謝

本小書若沒有我的德國朋友法蘭茲和芮妮(Franz and Reny Johna)的幫助,他們溫暖的友誼和慷慨的待客,必定無法完成。我發現,他們的家不只是一個能夠讓我安靜寫作的地方,也提供一個能熱切陪伴我討論並回饋想法的地方。我對他們有道不盡的感激。

我也要感謝所有這本書裡提到的朋友。他們不只允許我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甚至還有些人花時間重新審視我的稿件,提出修改或增刪的寶貴建議。

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我的秘書凱西(Kathy Christie)。感謝她替本書的內容打字、校改,以及我在寫作這本書的最後階段,提供我許多需要的鼓勵和支援。我也感謝康拉德(Conrad Wieczorek)和泰芮(Terri Goff)的細心編輯。

最後,我想要對佩姬(Peggy McDonnell)、她的家人和朋友,表達深深地感謝。他們持續不斷地鼓勵,以及爲了紀念莫瑞(Murry McDonnell)而在經濟上慷慨支持我,使我覓得安靜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寫作這本《最大的禮物》。

盧雲(Henri Nouwen

序幕

與死亡為友

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三點鐘,莫里斯・古爾德(Maurice Gould)走了。與阿茲海默症奮戰了好一段時間,他在靠近加拿大多倫多裏奇蒙丘的約克中央醫院(York Central Hospital in Richmond Hill)離世。

莫里斯——我們都叫他「莫」,過去曾是方舟團體(L’Arche)的一員,這個團體是加拿大人范尼雲(Jean Vanier)於一九六四年所創立,它是一個連結全球的群體,在這裡,心智障礙者和他們的助手爲彼此建立了這個家園。莫里斯把多倫多方舟團體的黎明之家當作自己的家,長達十四年之久。他的喜樂、溫柔與對家的愛,無人不曉。這些年間有數不清的人,與他會面過,他們在談論到他時,無不充滿摯情。某種程度,他的唐氏症似乎只是他那偉大禮物的另一面:付出愛和接受愛。

在莫最後的日子裡,我人在德國的弗萊堡(Freiburg)。爲了讓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寫作,黎明之家送我到那裡幾個月,遠離原來群體裡的牧養工作。當群體裡的主任拿單・博爾(Nathan Ball)打電話給我,告訴我莫離去的當下,我知道自己必須盡快回到多倫多陪伴莫的家人與朋友,與他們一同經歷莫離去的哀慟,以及他生命歲月五十八年來的喜樂。

事發隔天,在返回的班機上,我想了很多關於生命和死亡的事,並開始思考我們的死亡,其實是和活著一樣重要。

當加拿大航空載我從法蘭克福,穿越德國、荷蘭、英國、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再到多倫多,我有充裕的時間,來思考死亡這件事:莫里斯的死去,我自己的死去,以及每天世界各地許多人的死去。

死亡是否眞的是既可怕又荒謬的,我們最好不要去思考或談論它?死亡是否眞的是生命裡不受歡迎的部分,最好把它當作彷彿不存在?死亡是否是所有思想和行動終極的盡頭,致使我們無法面對它?然而,我們有沒有可能逐漸地與死亡爲友,對它保持開放,相信沒有什麼是需要害怕的?有沒有可能用父母在預備我們降生時的那種專注,同樣預備我們的死亡?我們能否等待自己的死亡,就像等待一個朋友,正熱誠地歡迎我們歸家?

八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我不只思考了關於莫里斯和這些問題,也想到其他正在面對死亡的朋友,以及我年邁的父親。一個月前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我在加州奧克蘭天主教工人的伯大尼之家陪伴瑞克(Rick)。麥可・哈藍克(Michael Harank)不久前成立了伯大尼之家,提供住處以照顧罹患愛滋病的病人。瑞克患有愛滋病,他知道自己只剩下短暫的生命。當我坐在他的床邊,扶著他的頭,他說:「剩下的幾個月我還能做什麼呢?我所愛的那些朋友,還可以爲未來做各式各樣的打算,我卻不再有未來了。」當他緊握住我的手,淚水正從他的眼角滑落。

然後,我想到了我的嫂嫂馬麗娜,她和大腸癌纏鬥了整整五年,從三次可怕的手術存活下來;最後,所有進一步的治療都使不上力,得讓一切順其自然發展時,馬麗娜公開地和她的醫生、護理師、朋友、母親、她的先生保羅,以及和我,談論她的死亡。在她的詩裡,表達了她對那即將到來的死亡的種種感受,那些感受是許多朋友在她面前幾乎不敢提的。

同時,我在荷蘭的父親,即將在十天後慶祝九十歲生日。他精力充沛,仍然持續寫作、演講、訂定計畫。但他對我說:「兒子,我的身體愈來愈差了,視力逐漸模糊,不能吃太多的食物,心臟也非常非常地虛弱。」

好些人正在死去。不只是一些我認識的人,還有世界各地、每天、每小時無數的人,都在面臨死亡。死亡是人類最普遍的事件,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事情。但我們是否可以好好地面對它?死亡,除了作爲我們無法逃避的命運之外,是否其實還有更多的意涵...

Content not shown in limited preview…
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繁體)

About 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繁體)

死亡,是生命中最大的禮物,那些離世的人雖然走了,卻成為我們未盡人生旅途上最溫柔的陪伴者。盧雲談我們該如何預備他人和自己的離世,該如何照顧正準備離世的人,也談已經離世的人對我們的意義為何,並提到怎麼陪伴離世之人的親友,尤其是靈性關顧的層面。

Support Info

rgrtstgdyngcrngchn

Table of Contents